发布时间:2025-08-20 内容来源:
国家体育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这一政策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、完善体制机制,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,同时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基础。
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体育在促进健康、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,当前我国体育事业仍面临一些挑战,如全民健身设施分布不均、基层体育组织活力不足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等,为此,国家体育总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,制定了这一综合性政策,力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实现以下目标:
《意见》提出,将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,重点向农村地区、老旧小区和人口密集区域倾斜,未来三年内,全国将新建或改建1000个以上体育公园,并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在非教学时段向社会开放,缓解群众“健身难”问题。
为夯实竞技体育人才基础,政策明确要求各级学校增加体育课时,确保学生每天校内锻炼不少于1小时,将建立“青少年体育俱乐部”认证制度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培训,形成“学校+俱乐部”的双轨培养模式。
《意见》首次提出“职业体育反哺群众体育”机制,要求中超、CBA等职业联赛俱乐部每年至少开展20场公益体育活动,并设立社区体育指导员岗位,由退役运动员担任,带动基层健身热潮。
政策还强调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体育管理效率,如推广“全民健身电子地图”,方便群众查询附近场馆中欧体育官方网站;开发“青少年体育人才数据库”,实现运动员成长轨迹全程追踪。
近年来,全球范围内普遍重视体育的社会价值,我国此次政策的推出,不仅顺应国际趋势,更通过制度创新展现了“体育强国”建设的中国方案。“职业体育反哺群众体育”的做法,已引起国际体育组织的关注,认为这是可持续体育生态的有益探索。
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联合财政部、教育部等部门制定配套细则,确保政策落地见效,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,每年发布《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白皮书》,接受社会监督。
可以预见,随着《意见》的深入实施,我国体育事业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将显著提升,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也将迈上新台阶,这一系列举措,不仅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新动力,更为全球体育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。